我們從電影裡感受各式各樣的人生。
成為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
或是某種情緒。
比方說悲傷,很深沈的,但形式很簡單;
很寫實的,但意念很抽象。
像某種氣味一樣輕盈,
但又獨特而難忘。
12.19.2007
11.25.2007
試用期。
這份新的工作也做了快兩個多月了。
我改變了從前工作的模式。
還是一樣盡全力去做,但不再讓人的問題困擾我。
試著讓自己適應環境,當環境無法以自己的意願調整改變的時候。
是的,我想這是妥協,我終於妥協了。
但,不知道算不算是自由,從這個過程裡我感覺到輕鬆,像是被釋放了。
當我把想做的事列出來,試著一樣一樣付諸實行,突然覺得周遭的人看上去不再那麼巨大與顯眼。他們在我的人生裡忽然也顯得毫不重要。當然還是有許多看不慣的人事物,但,我想他們只是與我不同,就像我一點也不想成為她呈現自己的樣子,她必然也不盡然可以體會我變成現在這樣的成因和選擇。到頭來,我們只是那麼地不相同罷了,我無法以自己的立場指責他們對他們的人生做的決定。
雖然,也有利益相衝突的時候,讓和平主義者苦惱的就是,對方可能會誤解了談和的意義,只要一方止步,另一方便藉機前進。但,這就是現在的台灣。所以我還在學習,如何以防禦代替攻擊,又不至於兩敗俱傷。
雖然,這對好鬥的台灣人來說,還是個難題。
我改變了從前工作的模式。
還是一樣盡全力去做,但不再讓人的問題困擾我。
試著讓自己適應環境,當環境無法以自己的意願調整改變的時候。
是的,我想這是妥協,我終於妥協了。
但,不知道算不算是自由,從這個過程裡我感覺到輕鬆,像是被釋放了。
當我把想做的事列出來,試著一樣一樣付諸實行,突然覺得周遭的人看上去不再那麼巨大與顯眼。他們在我的人生裡忽然也顯得毫不重要。當然還是有許多看不慣的人事物,但,我想他們只是與我不同,就像我一點也不想成為她呈現自己的樣子,她必然也不盡然可以體會我變成現在這樣的成因和選擇。到頭來,我們只是那麼地不相同罷了,我無法以自己的立場指責他們對他們的人生做的決定。
雖然,也有利益相衝突的時候,讓和平主義者苦惱的就是,對方可能會誤解了談和的意義,只要一方止步,另一方便藉機前進。但,這就是現在的台灣。所以我還在學習,如何以防禦代替攻擊,又不至於兩敗俱傷。
雖然,這對好鬥的台灣人來說,還是個難題。
9.23.2007
9.11.2007
8.11.2007
廣告人的廣告獎
我上次看的「台北國際廣告影片展」,正好就是前一場,也就是四年前。
四年後,即將再度登場。我翻著廣告雜誌,看著連續頁的介紹。
課程集合了數十間知名的外商公司,特別邀請國際大師來台講解。
是的,什麼樣的成就可以稱作「大師」?
「江湖一刀」、「江湖二刀」...每位主講者的得獎事蹟,一行一行地編排在照片下方,每一位都是在國際獎項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他們都有操作品牌十分成功搶眼的成就,對行銷也有獨到的見解,為何這些不會被放進介紹?如果空間只容許放入有限的字數,為何清一色全部都是廣告獎的成績?是否成功建立品牌、創造銷售不夠精彩?
我們是不是只以廣告獎來評價廣告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什麼造成我們這麼扭曲的價值偏見?
如果不能幫助銷售,廣告存在的意義何在?
四年後,即將再度登場。我翻著廣告雜誌,看著連續頁的介紹。
課程集合了數十間知名的外商公司,特別邀請國際大師來台講解。
是的,什麼樣的成就可以稱作「大師」?
「江湖一刀」、「江湖二刀」...每位主講者的得獎事蹟,一行一行地編排在照片下方,每一位都是在國際獎項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他們都有操作品牌十分成功搶眼的成就,對行銷也有獨到的見解,為何這些不會被放進介紹?如果空間只容許放入有限的字數,為何清一色全部都是廣告獎的成績?是否成功建立品牌、創造銷售不夠精彩?
我們是不是只以廣告獎來評價廣告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什麼造成我們這麼扭曲的價值偏見?
如果不能幫助銷售,廣告存在的意義何在?
4.05.2007
也說日文的ColtPlus
最近剛on的一支MITSUBISHI ColtPlsu的tvc,全部是日文發音的演出。
朋友看到和我說:「三菱現在也要做成Mazda就對了。」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也問了我自己一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如果用日文賣車就會像馬自達,那Mazda的品牌資產是什麼?
Mazda在台灣成功地塑造出形象,不只是客戶,代理商的人只要碰過馬自達都非常自傲,現在競品用日文演繹也許只是學個氣味,但如果大家都覺得這像馬自達,是否就代表Mazda的branding深植人心呢?
ColtPlus也還是有想過的。Teaser先丟出可遙控開啟的電動尾門,縱使HL下得不漂亮(Life is not easy怎麼唸都有些拗口,看似只是為了和"Take it easy"作接合)之後才推出日文發聲的主題廣告,應該就是避免被當成幫馬自達做宣傳,雖然效果還有待觀察。
馬自達的操盤手何妨利用這個機會思考自己在建立的品牌工程,它的精神到底是什麼?
朋友看到和我說:「三菱現在也要做成Mazda就對了。」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也問了我自己一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如果用日文賣車就會像馬自達,那Mazda的品牌資產是什麼?
Mazda在台灣成功地塑造出形象,不只是客戶,代理商的人只要碰過馬自達都非常自傲,現在競品用日文演繹也許只是學個氣味,但如果大家都覺得這像馬自達,是否就代表Mazda的branding深植人心呢?
ColtPlus也還是有想過的。Teaser先丟出可遙控開啟的電動尾門,縱使HL下得不漂亮(Life is not easy怎麼唸都有些拗口,看似只是為了和"Take it easy"作接合)之後才推出日文發聲的主題廣告,應該就是避免被當成幫馬自達做宣傳,雖然效果還有待觀察。
馬自達的操盤手何妨利用這個機會思考自己在建立的品牌工程,它的精神到底是什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