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09

這些廣告裡都沒有傳達benefit

廣告是一種有趣的映射。就像鏡子一樣。
廣告基本上是一種輸出思想的傳播,但同時也是個管道,讓人可以反觀廣告主和廣告公司的智慧。
這尤其可以在公家單位的廣告裡得到證實。

每隔一陣子進電影院,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宣導廣告換檔。我還是認為政府與其花錢拍廣告,不如拿這筆錢去做點真正有用的事,如果說最不懂得藏拙的例子,恐怕就是政令宣導的廣告搶得頭香了。台北市裡擺脫不掉郝龍斌的臉,而且還有版面上越放越大的傾向,高雄市食物券的記者會活動,大型食物券輸出demo上只出現一個陳菊的畫像;最可怕的例子當然是台東縣長鄺麗貞,而且她現在仍然在繼續製造這些可怕的廣告,這種荼毒難以預防,到目前為止,全台灣的官員都應該去上美術課,或是媒體與行銷傳播基本入門,因為從他們的廣告裡呈現的常常是邏輯不通、語意不明,先不講廣告精神和感性層面的趣味度和感受性,或是戲劇張力,把一件事說清楚有這麼難嗎?以為公家機關的廣告就是政績宣傳,是把廣告想得太簡單,還是官員的大腦結構太簡單?!
平面的大眾媒體溝通也是很糟,光是要把政客的臉修得讓人可以忍受,就是一件費工的事,與其花這些電修費用,把預算用在其他執行成本不是更好?我常常看著電視裡政府製作的廣告,或是一個捷運工程的宣導壁貼,我都會想不透:為什麼會作出這種layout呢?為什麼這種執行水準會被通過、被接受的呢?如果是預算問題,那麼是否還需要做廣告?是否換個媒體換個呈現方式會好些?

廣告公司在這裡面當然有一定的責任,但其實做廣告久了你會了解,廣告主和廣告公司的責任是各半的,而且常常廣告主的權限是超越廣告公司的任何決策,在台灣廣告圈,客戶永遠是對的。

就像最近on的一支104人力銀行的廣告,令我驚訝的是一個稱作人力銀行的機構,竟然會提出這種的觀點:「感謝企業主提供工作機會,讓父母有工作,可以給孩子安穩的生活」這是什麼論點?業主難道不需要人力和人才嗎?一間公司會自動賺錢都不需要員工?現在的經濟情況的確是艱困,在這種時候求職者本身已經更低姿態,一間人力銀行難道不是更應該幫助廣大的員工們,但卻在這個時候幫著企業主講話,似乎我們的工作都是靠老闆施捨來的,真是讓人氣到說不出話來。

廣告是一種綜合性的呈現,可以快速地呈現出一個社會裡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台灣的廣告常常被壓縮,無法表現出其他的可能性或豐富性,一直在解決眼前的行銷問題,結果就是無法培養出傑出的品牌個性和廣告視覺或美學上的延伸可能,廣告一直在促銷、一直很SP、一直不好看,這些可能是廣告主PM也知道也無奈的情形,那麼這個廣告製成的過程裡,到底誰得到了benefit?如果廣告沒有幫助銷售、廣告公司也沒有賺到錢、消費者也對廣告冷感,那麼這些廣告的目的到底在哪裡?廣告主的大老闆們又為何仍然執意要這樣控制廣告創意?難道廣告真的只是為了滿足權力的控制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