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2009

沈默的體育

我看著今天下午的公視聽聽看,重播2007年聽奧的相關準備事項,我不禁想著不看公視的群眾們,要怎麼知道聽奧是什麼,又在做什麼呢?在公視新聞裡看到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趙玉平秘書長在訪問時用手語表示,「要把聽奧辦好,即使實際做不到,也要表面做得像」,我想著,看著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主辦權卻變成聽人在主導,比出這番話的心情是多麼難過呢?

我常常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公車上捷運站裡如洗腦般的政績廣告,我就住在台北,台北好不好我們自己其實清楚,並不會因為市長出來多說了幾句話而改觀,總是強調什麼活動在哪裡,似乎重點在地點而不在事件本身,那麼,套用在這兩個賽會上,如果「世運在高雄」和「聽障奧運在台北」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不先和民眾溝通活動本身的重要性和意義,又要怎麼呈現這件事在台灣舉行是充滿榮耀的呢?

這次世運和聽奧的logo也都把「北」和「高」的中文字型放入設計,高雄世運更是直接就是「高」這個字型的變化,雖然不能說這樣有錯,但回顧歷屆的奧運,一眼就希望別人看出城市名並不是logo設計時的最高指導原則,總是喜歡重覆播著網路消息的數家有線新聞電視台,也是直到等世運開幕後,才紛紛以「高雄世運讓台灣發光」或是「首次有國家元首宣布開幕」這樣的說法報導。總觀來說,全都是以政治立場、政治考量來處理,那麼那些體育選手呢?他們背後的努力、現在遇到的困境是什麼呢?世運裡台灣的選手成績不論好壞都該介紹,主流媒體怎麼都沒有聲音?民眾在碰到國外來的選手或聽奧選手時又該怎麼回應,這些都準備好了嗎?只是強調召募到多少手語志工就夠了嗎?運動員難道不是才應該是整個賽事的主角嗎?但我們卻叫不出任何一位國內的聽奧選手的名字?!他們的背後難道沒有故事可以報導、值得報導嗎?

至少,面對聽障者,改掉「我們正常人」的這個習慣說法,「正常」向來是個粗魯而強迫的字眼,幾乎沒有誰可以定義「正常」,某個器官在醫學上的正常,也只能表示可以運作發揮應有的功能而已。只能說在台灣,永遠政治話題才是話題,體育選手和聽障者雖然不同背景,但對大部份的媒體來說,他們同樣都是沒有聲音的人,永遠的沈默者。

正面的才華

在我剛入行頭幾年,廣告還是個熱門的行業,許多設計公司和公關公司都紛紛改名為廣告公司或整合行銷公司,即使還是以執行設計案or Event為主。甚至有間雜誌出版公司約我去面試時還稱讚我的出席,那位主管說:「現在年輕人都要去廣告公司了。」

就在我這幾年忙碌加班,漸漸失去對時間和生活的感應力時,廣告公司的熱力也在漸漸消退。目前任職的公司正在找人,在看履歷的過程裡,廣告業已經不是年輕人投射成功夢想的好舞台。可能是缺個工作,可能是想要個有趣的工作,可能是要個有趣又不會太累的工作,不管從哪點來看,廣告業都不是他們的答案。離職的同事也是覺得廣告業太可怕了,完全沒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趕緊趁還可以轉業時先轉行。

我在想著,廣告公司怎麼會走到這個風景呢?從前在電視上,有趣的廣告不少,常有一些新的形式或挑戰舊的觀點,當然你可以說,因為手法和idea還沒有被玩爛,還有很多可能,但在現在,只要有一點點不同的廣告,就會在動腦和廣告雜誌上大力報導,執行的廣告人也會覺得自己是現今廣告圈裡最嗆的角色,是這些廣告的確傑出到前所未見,還是普遍的廣告都讓人無感?

在徵人的過程裡,前輩建議我,與其找個很有才華的人,不如找個能正面思考的人。我在想著,就這兩個選項如果要我選其一,我可能會寧願自己是個有才華的人,諷刺的是,如果我這麼選,我就不夠適合待在我現在置身的這個產業裡,如果正向思考是這麼的重要,那麼代表站在對面的挫折會有多大?我又要怎麼告訴來應徵的人,我們歡迎你加入我們公司,與我們一起經歷無盡地修改、重提,客戶賴帳不執行、比稿有內定、每天不一定能準時半夜12點下班,而你的薪水報償又是顯然無法補足你失去的生活品質...?!

這件事如果正面地看,也許只能說,在廣告公司光環不再時,還願意投入的人,應該是真的很喜歡廣告吧!對著作出這個結論的我,我也只能說,既然還是廣告人,我也還有正面的潛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