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08

偶爾也聊點瑣事—關於現在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裡的米勒名畫

每次去了歷史博物館看展覽,都會心想下次不要再來了吧。
挑了一個非假日去,排了很長的隊伍,進場看了很多人的後腦勺,但名畫卻匆匆逛過。

我想可能是我的問題,我無法在擠滿人的狀況下欣賞,「拾穗」和「晚禱」兩幅被特別地放在一個廳的左右兩方,所有人如朝聖般走近,邊推擠著邊說著就是這一幅之類的話。

我想這可能是個惡性循環,為了疏解在門外排隊的人潮,所以快速地放人入場,造成館內人數爆增、動線混亂,犧牲了觀賞的品質,然後入場的民眾也因此匆匆離場,而主辦單位也順理成章地放更多人進來,當然錢是進了口袋,每人全票250元,但要租借導覽需再另外付120元,也就是要付將近400元才能得到一個觀展的基本要求,代價並不便宜。

歷史博物館我不確定是個適合舉辦大型展覽的場地。受限於場地的大小和牆面隔間動線,產生出許多零碎的凹槽和ㄇ字型的小空間,只要在畫作前站三個人其實就滿了,如果選擇進入人群裡被迫要被推著走,無法依自己的節奏欣賞;離開人群的主要移動路線又無法接近作品,只能站在人頭後面,作品和內容說明還會不斷地被經過的人們遮住。

我想也許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改善,我看過的方法有的單位是嚴格管制入場人數,有的是一律採用預售票的方式,避免現場失去控制,有的是改變展覽的動線和作品數量,我想這也許也可以避免主辦單位荷包滿滿,但像我這樣的觀眾感受卻十分空虛。

終究我也只能虛榮地說:「哦,米勒名畫啊,我親眼看過了」這種膚淺的回答,所以我想在等待別人改善展覽品質之前,我也只能跟自己說,下次,還是不要去歷史博物館看畫了吧!

沒有留言: